- 彭咏龙,王仁洲,柳焯
研究在发电机与母线之间装设移相变压器,在暂态过程中,利用移相器控制发电机功角,改变发电机输出电磁功率,增加阻尼转矩,防止机组失步,并利用李雅普诺夫直接法评价系统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本控制方案有效地改善了电力系统运行的暂态稳定性。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邵汉光,王泽忠
用并矢理论,证明了:当S′与S两个坐标系有任意方向的匀速V相对运动时,在洛伦兹变换下,电动力学中6个场量函数的不变量。结果表明:用并矢分析与并矢场论可以简洁且严密地证明洛伦兹变换下电动力学的不变量。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余保东,张粒子,杨以涵
在常规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变斜率算法与共轭梯度算法的接力逆向传播算法。通过寻找神经元激活函数的最优斜率集来加速迭代,还充分利用了共轭梯度算法的快速二次收敛的特点。计算表明,该算法收敛速度快、学习精度高。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康书英,崔翔
基于线性电路的相量法,本文提出改进相量法,以求解在电力系统暂态波形激励下,线性电路的强制响应(特解)。与拉普拉斯变换法相比,无需做反变换,只要做复数运算即可。文中给出一个例题,以进一步说明该方法的应用。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建诚,陈志业,任元恒
提出了电力系统故障仿真程序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采用电力系统元件的离散化模型和节点分析方法形成系统的网络方程,应用零口器和非口器的处理方法修改网络方程,在每个离散时间步解方程获得系统的母线电压值和出线电流值。该电力系统故障仿真软件已成功地用于就地差别式切机装置测试仪中,计算精度满足工程要求。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林峰,张春发,李英
综合比较了当前各种水和水蒸汽性质的计算模型,提出了一种过热蒸汽区计算模型—BTИ模型。在对该模型进行精度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误差的曲面拟合及修正,从而使之成为一种实用的且具有相当高精度的模型,同时给出一种工程中简洁实用的曲面拟合方法_分步加权拟合法。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戈志华,李如翔,宋之平,崔凝
分析了汽轮机组振动故障的属性,在故障诊断过程中选用模糊诊断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分类推理的综合诊断模型。该模型是按照故障征兆属性归类,通过分类识别缩小故障搜寻范围以利于故障的模糊诊断,然后再进行因子综合判断,对振动故障诊断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志远,徐大平,张兆亮,张国梁
针对具有时间滞后的确定性连续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参考自适应参数辨识算法。该算法可对包括滞后在内的过程传递函数进行在线辨识,并具有算法简便、易于实现的特点。文中给出了算法的一致收敛性证明和仿真结果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林永君,刘吉臻,王兵树
提出了一种基于被控量预补偿的PID控制器的原理,给出预补偿环节的补偿规则和方法,并从理论上推导了一种增加补偿环节后PID的运算关系式。采用此方设法计的控制器在稳定性、鲁棒性、调节时间上都优于常规PID控制器。且设计的控制器易于常规仪表实现。仿真结果表明,用此法设计的控制系统比常规的PID控制具有更好的调节性能。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周健,张春发,陈海平,辛玲
为改变目前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设计上的计算繁琐、设计灵活性差、精度不够等设计现状,通过对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系统分析、工质的热物理参数的拟合、整理及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设计模型。该模型由7个模块组成,7个模块自成体系,即可独立运行,又可搭接使用。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卫东,张福伟,毛晋,陈肖强
提出了以可靠性理论及机组、设备历史情况为基础,通过计算设备最大可能故障时间和故障时间百分比置信区间,预测未来设备故障情况,指导维修人员进行预知性维修管理的算法。为了能考虑各种计划或非计划检修对设备状态的影响,引入了可以用来描述检修效果的年龄减轻因子,对参数计算结果进行修正。通过预测结果和实际运行记录的对比,证明该算法是可行的。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乐英,韩庆瑶,万书亭,崔凝
利用CAD系统与NC连接自动编程的方法,研究了工业锅炉板类零件数控切割。通过对AutoCAD状态下的零件图形进行处理,读取图形交换DXF文件中的几何信息,可以自动确定切割路线和自动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编程的可靠性、数控切割效率及自动化水平。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何青,杜永祚,张辰光
介绍了所开发的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振动特性计算分析软件RVAP的原理、结构、功能及其特点,给出了对国产200MW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振动特性的计算实例。计算结果表明RVAP建立的轴系数学模型及采用的计算方法是正确的,计算结果精确可靠,RVAP软件直接输入转子结构参数,计算过程和结果以图形显示,实现了科学计算的可视化,具有功能齐全、使用直观方便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结构的转子系统振动特性的计算分析。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晓红,王藏柱,刘定茹,赵祖耀,何纪山,董志宏
采用高精度三维单元对修改设计后的磨煤机端盖进行了有限元应力分析。结果表明,修改设计后的端盖过渡圆角部位的最大相当应力远小于原端盖该部位的最大相当应力,且应力变化平缓,没有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董树军,何凤鸣,尹连庆,姚万业
以火电厂贮灰场粉煤灰为吸咐剂,以生活污水为吸附处理对象,通过间歇吸附实验研究了粉煤灰对生活污水中化学耗氧物质(COD)的吸附规律,并与活性炭的吸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粉煤灰对生活污水中的COD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当灰水比为1:10时,粉煤灰和活性炭的平衡去除率分别为86.0%和95.1%。粉煤灰对COD的吸附行为符合氟兰德利希等温方程式。低pH值、高灰水比、粗粒径粉煤灰有利于COD的去除。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4 ] |[阅读次数:0 ] - 曾新,谢京涛,李遵基
在分析研究电除尘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根据火电厂的实际情况,结合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应用技术,提出了基于工业个人机的网络技及术建立电除尘器在线监控和诊断系统的一种方法。利用此方法建立的电除尘器在线监控系统已在电厂中得到实际应用。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金慰刚,李遵基,翟永杰
针对母管制锅炉蒸汽压力对象的大延迟特性,从理论与实际两方面入手,设计了一套以蒸汽流量物质平衡关系为基础的直接能量平衡方案,选用先进的变频调整装置。在甘肃803电厂#3炉母管压力控制系统上的应用表明,系统控制品质良好,运行可靠,适用于不同容量锅炉并列运行的中小型母管制机组。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朱予东,王运泽,贺志红
讨论了火电厂应用中分散控制系统评估的内容和一般准则,并介绍了一种评估和选型的具体方法和步骤,这对火电厂分散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鲍海,李群,杨以涵
电流互感器激磁电流有源补偿方式只对具有标准匝数比的电流互感器的误差补偿有效,对有匝数补偿的电流互感器补偿效果较差,现提出一种反匝数电子补偿方法,与激磁补偿联合使用,构成综合有源补偿·不管主电流互感器本身有无匝数补偿,都能把精度由0.5级提高到0.1级,且比差调试与角差调试相互解耦,调整很方便。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