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晓忠,张希荣,彭武安,季仲贞
非线性计算稳定性是计算数学、计算物理、计算气象等学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讨论非定常运动的两类典型非线性发展方程(双曲型守恒系统和耗散系统)数值格式的计算稳定性,给出一种判定差分格式计算稳定性的新方法。数值试验证明该方法是实用的和有效的,得到的判据的确是保证差分格式计算稳定的必要条件;指出非线性计算不稳定与原始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密切有关,同时还和具体格式结构及初值形式有关。
2001年02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卫东,崔翔,宋建永
对球形瞬态电场探头的变换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全光型无源电场探头的设想,设计制作了符合国标要求的校准电场产生装置,并利用该装置分别对球形探头在工频电场和冲击电场作用下的变换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由测量数据拟合出了球形探头在工频电场和冲击电场作用下的变换特性曲线,得到了探头变换特性的关系式。
2001年02期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尚秋峰,王仁洲,杨以涵
用光学电流互感器(OCT-Optical Current Transducer)替代传统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CT)是电力系统电流测量的发展趋势。介绍光学电流互感器普遍采用的Faraday磁光效应原理、各种OCT的性能特点和典型应用情况。指出闭合式块状材料型OCT具有较好的实用前景,而全光纤式OCT则是最终的发展趋势,在某些特殊应用领域,OCT已达到实用化要求。
2001年02期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李凌志,赵书强,潘云江,潘俊斌
根据电力系统特征分析法,分析了系统励磁运行方式变化对多机系统阻尼的影响。通过各种因素对系统阻尼特性影响的分析,对低频振荡产生机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从而有助于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2001年02期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增平,焦彦军,张新国,翟智力
根据有些农村35kV变电站装设跌落保险的情况,分析了在跌落保险缺相运行时的故障特征,并以此提出了缺相保护构成的判据。缺相保护、过负荷保护和两段过流后备保护构成整套变压器保护。
2001年02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侯子利,曹德玲,王新年,顾卫国
介绍了由锁相环(PLL)、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和单片机(80C196)组成的水轮发电机组调速模 拟装置的原理。利用锁相环实现了可控硅触发脉冲自动跟踪电网频率和相位波动;利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实 现了故障类型判断和故障报警;利用单片机完成水轮机模型的动态仿真和参数设定。利用该装置进行了水 轮机响应特性动模实验。
2001年02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彪,蔡力钧,苑津莎,唐勇
详细讨论了短路电流计算功能集成于电力局管理信息系统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针对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特点,采用了多端口网络的思想对电力网络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建立了数据库数据模型与短路电流计算数据模型的映射关系,并给出了相应的短路电流计算方法。
2001年02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东风,李遵基,宋之平
预测控制由于其设计参数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是以一种隐含的关系表达的,所以给设计者造成一定的选取困难。针对运行工况变化较频繁的强耦合时变大滞后锅炉再热汽温系统的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模糊逻辑自整定设计参数的自适应动态矩阵控制算法。由于该算法采用解耦控制算法的形式,使得参数调整更加灵活,对多变量系统更为有效。计算机仿真结果证实了其有效性。
2001年02期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马良玉,王兵树,范海红,马永光
针对大型火电机组广泛采用的对分、表面式凝汽器,结合其结构、性能特点和现场实际情况,确立 了便于工程应用的对分式凝汽器典型故障知识库。在此基础上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实现对分式凝汽器故障诊断。提出一种恒误差修正率控制的网络学习率自适应调整方法,大大缩短了网络训练的收敛时间。
2001年02期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单波,徐燕,赵建涛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控制算法,是利用前向神经网络建立非线性被控对象的模型,以滚动优化、反馈校正实现对系统的控制。将其应用于倒立摆系统中,实现了对摆角和位移的同时控制。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避免对受控对象做复杂的数学分析。具有收敛速度快,鲁棒性较强的特点。
2001年02期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5 ] |[阅读次数:0 ] - 马平,朱燕飞,牛征
针对火电厂主汽温被控对象的大迟延、模型不确定性,设计了基于神经网络的主汽温控制系统。系统结构为串级系统。内回路采用常规比例调节器,外回路采用带辨识器的单神经元PID控制器。辨识器为3层BP网络结构,以广义δ规则为学习规则。控制器学习算法为有监督的Hebb算法,教师信号由系统定值和辨识器输出构成。对系统在多种工况下的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在控制品质、鲁棒性方面明显优于主汽温常规PID控制系统。
2001年02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0 ] |[阅读次数:0 ] - 陈宝康,陈骏林
IP技术是因特网的核心技术,无线ATM技术则促进了无线网络的发展,满足了人们对无线多媒体业务的需求。介绍了一种结合两种技术,支持普通信元无线链接的第三代无线平台结构的高速数字通信技术。它不仅增大了系统容量,优化了带宽分配,提高了服务质量和频谱利用率,而且简化了硬件需求,使第三代无线通信成为现实。
2001年02期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韦根原,刘建军,何同祥
针对炉跟机方式下的主汽压力控制问题,说明了克服系统中存在的2种不同的扰动途径:对由于煤种变化等引起的内扰,从控制结构和采用表征信号上分析了克服这种扰动的方案;对负荷变化引起的扰动,以抗干扰原则设计了前馈通道,并给出了结构形式和参数设计原则。实例说明,在设计中可舍弃一些烦琐且并非必要的测量信号,使方案简洁、明确并具有很强的克服扰动的能力。
2001年02期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林碧华,韩璞,赵艳
阐述了Fuzzy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的基本思想,介绍了Fuzzy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的3种方 法:PID-Fuzzy控制、Fuzzy-PID控制、PID-Fuzzy-PID控制,并做了大量仿真,通过仿真,论述了这3种 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及各自适用的系统。
2001年02期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孙秋保,樊泉桂,樊莉
煤粉浓度对煤粉气流着火及燃烧稳定性的影响较大。结合具体的燃烧器,建立了稳焰船回流区热平衡模型,由此可近似求出加装稳焰船燃烧器后,在一定工况下煤粉气流燃烧稳定所需的最低煤粉浓度。利用本模型对某电厂1025t/h炉进行实例计算,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2001年02期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兰欣,张明智,王松龄,张学镭
湿蒸汽参数的准确测量,对汽轮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具有重大意义。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进展以及研究现状进行了讨论,并着重介绍了加热法和光学法。同时还介绍了此课题研究的最新动态。
2001年02期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振旗,李春祥,朱有产,王振涛
虚拟局域网技术是现代大型局域网建设、管理、应用的重要技术。通过对虚拟局域网技术的研究,设计实现了华北电力大学校部校园网的虚拟局域网。从应用的角度较全面地论述了虚拟局域网技术及其在华北电力大学校部校园网中的应用。
2001年02期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戚宇林,翟学明,荆霜雁
从电力通信网的一般形式出发,对“地区”电力通信网的实际结构进行分析,提出一种电力通信网 层次管理的方法,并据此方法设计了便于实际生产管理的基于VEB技术的通信网管理信息系统。根据电 力系统内部局域网的特点,设计了通信网运行信息网页。
2001年02期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春华,张雨生,戚银城,王彦骏
小波变换在时域、频域均具有良好的局域化特性,弥补了DCT变换的不足,它的多分辨率变换特性与人眼的视觉特性非常接近。小波变换图像压缩编码不仅保持了原图像在各种分辨率下的精细结构,而且便于和其它新兴图像编码方法相结合,成为当令研究的热点。在分析小波变换原理的基础上,讨论了小波变换用于图像压缩的关键技术,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2001年02期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花广如,魏铁华,范孝良,赵丽香
对典型回转体零件CAD/CAPP一体化作了探讨。采用以成组技术为基础,以统一数据库为纽带的方法,解决了CAD/CMP一体化问题。提出了形面要素特征建模方法,根据此思想开发出的软件,能够通过参数驱动功能自动绘出零件图和生成零件的工艺规程,软件系统具有界面友好、易操作、易扩充等特点,具有实用价值。
2001年02期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杨薛明,唐歆熙,万书亭
提出了一种新的异形内R型螺栓构形,并采用间隙无磨擦接触问题的分析以及有限元计算方法,对其支承面上的压力分布进行了分析,进而得出了一种提高支承面压陷的极限压力以及对螺栓头部支承面进行构形优化的新途径。
2001年02期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藏柱,董桂西
输电铁塔是大型空间桁架结构。采用广义变量近似方法研究了桁架结构的形状优化问题。通过选取合适的广义中间变量,可有效地提高近似质量,结构分析次数可降低到与优化准则法同一数量级的水平。近似问题由约束变尺度法求解,原问题的解由近似问题的解的序列逐步逼近。
2001年02期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