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具有变压器功能的并联铁心电抗器特性分析与结构设计

    李琳;

    在复频域建立了场路直接耦合二维有限元方程,开发了相应的计算程序,计算了一台具有变压器功能的500 kV并联电抗器的磁场。电抗器的线圈也作为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初级线圈的电路方程直接与有限元方程进行了耦合。基于计算分析,提出了2种变压器次级线圈的设计方案。分析了变压器负载电流对电抗器电感和次级线圈电压的影响。在假定次级线圈短路的情况下,计算了初级和次级线圈的故障电流,从而评估了由并联电抗器附带的变压器的抗短路能力。

    2009年02期 v.36;No.138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超高压长距离输电线路故障暂态分量的研究

    王兴国;黄少锋;

    利用Π型网络等值长距离输电线路,推导了频域下考虑线路分布电容,电源侧分布电容,串补电容,母线电容及并联电抗器时线路故障暂态分量的表达式,讨论了它们各自对故障暂态分量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在不同故障类型情况下,故障点两侧暂态分量的特征。最后利用ATP仿真软件对一500 kV系统进行了仿真,利用快速傅立叶(FFT)进行频谱分析,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2009年02期 v.36;No.138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VFTO下变压器绕组电位分布的计算

    梁利辉;董华英;梁贵书;马宜军;

    陡波前过电压(VFTO)作用下变压器绕组的过电压计算对于变压器的绝缘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将紧凑有限差分法与精细积分法相结合,使用矢量匹配与递归卷积处理频变参数,提出一种时域直接计算VFTO作用下变压器绕组过电压分布的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紧凑有限差分法的分段数少,精细积分法的时间步长较大,矢量匹配与递归卷积结合计算量小的特点,实现了快速计算。通过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2009年02期 v.36;No.138 13-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电晕紫外图像分割的研究

    王胜辉;律方成;李和明;杨晓琳;

    紫外成像是检测高压设备早期电晕放电的一种有效方法。提取紫外图像中的放电区域轮廓可获得放电形态,有助于定性或定量研究放电现象。根据电晕紫外图像的特点,采用了二值数学形态学方法有效地去除了离散放电点和噪声点,提取了紫外图像中的主放电区域,采用区域标记算法和多区域轮廓跟踪算法得到了各放电区域的轮廓及轮廓点的坐标,计算得到了各放电区域面积、周长和直径等参数。实际应用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2009年02期 v.36;No.138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考虑风力发电的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

    范伟;赵书强;

    建立了适合小干扰稳定分析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数学模型,用于研究含风电电力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推导了考虑同步发电机励磁调节系统动态行为的全系统状态矩阵公式。利用特征值分析法,分析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通过算例分析,表明风电场接入系统时,对系统中同步发电机强相关振荡模式的频率影响不大,但当风电出力增加时,相关振荡模式的阻尼增强,有利于系统小干扰稳定性。风电场接入受电端区域时,区域间振荡模式阻尼特性相对差一些,更容易发生振荡。

    2009年02期 v.36;No.138 23-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0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三相电流型PWM整流器的SVPWM调制方法研究

    彭咏龙;张晶;王宇;李亚斌;

    PWM调制技术主要有:基于三角载波调制的正弦脉宽调制、基于三角载波调制的梯形波调制技术、基于空间矢量的调制技术等。其中空间矢量的调制技术与上述几种方法相比更具优越性。对三相电流型PWM整流器的空间矢量调制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SVPWM的多种合成模式,并通过仿真及频谱分析对不同的矢量合成方法之间的优劣进行对比,找出综合性能比较优秀的几种调制方法以满足实际需要。

    2009年02期 v.36;No.138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下载次数:7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调度模式及其评价体系研究(Ⅱ)——评价指标体系

    易仕敏;陈东;董泰福;刘国中;文福拴;

    第Ⅰ部分以大型省级电网为例,研究了在电网快速扩张、电力市场改革逐步推行以及国家施行节能减排政策这三种新形式下,与之相适应的调度模式。这里是第Ⅱ部分,着重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在第Ⅰ部分的工作基础上,提出了运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调度模式进行评价和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调度模式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采用专家调查方法确定调度模式评价指标的隶属度,从而建立了调度模式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模糊评价的数学模型。最后,对第Ⅰ部分提出的3种可能的调度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

    2009年02期 v.36;No.138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一种汽轮机组排汽焓和最优初压在线计算方法

    赵宁;张卫彬;王惠杰;张春发;

    通过对已往的汽轮机变工况计算方法的分析,提出了以汽轮机末级抽汽或次末级抽汽(过热蒸汽状态)为计算起点的汽轮机顺序变工况核算方法。根据初始假定的末级流量和现场实际的末级前热力状态和背压,用汽轮机变工况流型判别准则,判别级的流型,然后从末级前参数开始顺序进行一次级的变工况核算,得到新的排汽焓,最后算得机组热耗率和排汽焓。以此方法为变工况计算的基础,并利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在线确定单元机组最优运行初压的数学模型。为火电机组的优化运行提出了一种新思路。

    2009年02期 v.36;No.138 38-4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计算机水冷循环泵设计方法研究

    吕玉坤;徐国涛;刘伟;

    依据生产商对计算机水冷循环泵的性能要求,利用叶片式泵与风机的基本理论,确定了水泵的结构型式,在合理选择基本设计参数的基础上,采用隐函数求导和坐标变换方法,对水泵的叶轮叶片和蜗壳型线进行了设计计算,完成了该种水泵的结构设计,实验表明,该种水泵完全满足设计要求,并且具有体积小、结构合理、成本低等的优点。

    2009年02期 v.36;No.138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含湿多孔介质对流干燥的不可逆热力学模型

    谢英柏;苏杭;刘春涛;孙刚磊;

    采用不可逆热力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对流干燥条件下,含湿多孔介质内部传热传质过程的数学模型,并采用ANSYS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同已有实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该模型形式较为简单,考虑了多孔介质内部进行热湿迁移时温度场、浓度场和速度场三者的交叉耦合效应,对改进干燥工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009年02期 v.36;No.138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锅炉汽包水位非稳态数学模型及水位控制策略的研究

    米梦龙;吕玉坤;

    锅炉汽包水位是现代电厂锅炉安全运行的重要监控参数。依据质量和能量平衡,建立了汽包水位非稳态数学模型;通过编程计算,对炉内燃煤量扰动造成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水位控制的方法,对汽包锅炉的安全运行和控制具有参考意义。

    2009年02期 v.36;No.138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界面热效应下可溶性活性剂覆展过程的演化模型

    李春曦;郭娜;叶学民;王松岭;

    可溶性活性剂液滴覆展过程在工业和医学领域应用广泛,深入研究其动力学机理和输运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在固体壁面和气-液界面热效应作用下,通过建立可溶性活性剂液滴在预置液膜上覆展过程的理论模型,推导出包括液滴厚度、液滴表面单分子浓度和活性剂溶液内部单分子浓度的二维非线性三方程演化模型。与非溶性活性剂液滴覆展模型相比,不仅增加了溶液内部单分子浓度方程,并且液滴表面单分子浓度方程增加了与控制液滴表面和溶液内部单分子传递有关的吸附通量项,为深入认识可溶性液滴覆展的演化特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2009年02期 v.36;No.138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内融式盘管蓄冰系统实验研究

    李铁华;

    主要研究了内融式盘管蓄冰系统的蓄冰、融冰性能。首先自行设计和搭建了冰蓄冷空调实验系统,其次根据实验测得数据,对蓄冰盘管蓄冰、融冰特性进行了分析,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作出合理解释,从而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2009年02期 v.36;No.138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ITER中国固态实验包层中子学性能初步分析

    韩静茹;陈义学;杨寿海;马续波;

    中子学性能分析对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实验包层模块(TBM)的设计评估检验,及其子系统设计提供重要的数据依据。首先利用国际上通用的Monte Carlo粒子输运模拟程序MCNP/4C,数据库采用I-AEA发布的聚变评价核数据库FENDL/2,计算和分析了中国固态实验包层HCSB-TBM主要的中子学特性,包括产氚率和核热沉积。然后应用欧洲活化程序EASY-2007对中国HCSB-TBM经聚变中子辐照后的活化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提供了活度和余热数据。结果表明当前模块设计从中子学角度满足工程要求。

    2009年02期 v.36;No.138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支持向量机和粒子群算法的生物质气化过程建模与优化

    李大中;韩璞;王臻;

    生物质气化过程的最终目标就是尽可能得到更多的高品质可燃气体。目前国内外缺乏对生物质气化过程参数优化问题的研究,在实际气化过程中燃气品质难以保证从而对燃用气设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降低了燃气的利用价值。为此建立了一种能适应生物质(竹子)气化过程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用于预测生物质气化气组分、气体热值及气体产率等气化指标。在此模型基础上,采用MOPSO算法寻找最优控制参数当量比ER和气化温度T,使得气体热值和气体产率两个目标折中并在一定程度上都趋近于最大化。通过生物质料竹子为例的计算验证,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即在保证气化指标的同时可得到一组最优的控制参数。

    2009年02期 v.36;No.138 74-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凝结水节流参与机组负荷调节过程建模与分析

    刘鑫屏;田亮;曾德良;刘吉臻;

    凝结水节流参与火电机组负荷调节,能够有效利用机组蓄能提高负荷响应速率,同时不会造成热效率降低和厚壁金属热应力增加。依据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建立汽轮机低压加热器、除氧器动态模型,阐明了凝结水节流导致汽轮机功率增加的机理。并针对一600 MW典型机组,依据其设计参数分析这一过程的静态、动态特性,最终得到了凝结水流量变化与机组负荷变化之间的传递函数。凝结水节流释放机组蓄热的总量及速度与主蒸汽节流大致相同,在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设计中引入此方案,可以提高机组变负荷过程中主要参数的稳定性。

    2009年02期 v.36;No.138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9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2 ] |[阅读次数:0 ]
  • TiO_2/ACF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对水中甲基橙的降解

    赵毅;韩静;邵媛;

    以TiCL4、氨水、吐温80为主要原料,分步水解法制备出混晶纳米二氧化钛分散乳液,采用XRD、TEM等分析手段,对乳液的物相、形貌进行了表征。选用活性炭纤维(ACF)为载体,浸渍提拉法制备出混晶型TiO2/ACF光催化剂,采用SEM,EDS等分析手段,对薄膜的表面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在可见光下研究了影响甲基橙降解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日光照射30 min后对甲基橙溶液的降解率为94.6%,混晶纳米二氧化钛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活性明显。

    2009年02期 v.36;No.138 85-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表层沉积物中粘土及其主要组分吸附Cu和Zn的行为研究

    李鱼;高茜;李鸿业;王晓丽;王婷;王燕萍;

    以表层沉积物中的粘土为研究对象,利用选择性萃取分离-吸附-加和模型方法考察了粘土及主要组分(铁锰氧化物、有机质和粘土矿物)吸附Cu,Zn的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粘土吸附Cu,Zn的能力略高于表层沉积物吸附Cu,Zn的能力,且粘土中铁锰氧化物对Cu,Zn吸附的相对贡献最大,有机质次之,粘土矿物最小,与表层沉积物中各组分吸附Cu,Zn的规律一致,说明铁锰氧化物控制水环境中痕量重金属的作用不容忽视。

    2009年02期 v.36;No.138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电价调整经济影响的投入产出分析

    何永秀;张松磊;刘硕;陶卫君;王跃锦;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2008年6月19日宣布调整部分能源产品价格,其中,规定自7月1日起将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kW.h提高2.5分钱。电力工业作为一个基础性的能源产业,其产品渗透到了经济体的各个方面,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价格调整必将引起相关产业部门的相应调整,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体的运行和社会生活的稳定。基于投入产出方法,量化了此次电价调整对经济的影响,并设定了不同的调价方案,分析了不同调价方案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程度。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此次电价调整在社会可承受范围之内,不会对经济产生太大的不利影响,未来的电价仍然有调升的空间;电价变动对不同部门产生的影响不同,在制定电价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各个部门的承受能力,做到既有利于电力工业发展,又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2009年02期 v.36;No.138 94-9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6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供电公司运营效率与影响因素分析

    牛东晓;王宁;

    运营效率是衡量企业投资效益和资源配置的核心指标,因此,有效提高运营效率是增强供电公司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供电公司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基于SE-DEA的供电公司运营效率评价模型,借助MATLAB数学分析软件,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对8家供电公司的运营效率进行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影响其效率的主要因素,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优化运营的有效措施。实例结果表明,此方法实现了对所有决策单元的充分评价与排序,可以对供电公司运营效率进行有效的评价,为管理者提供科学、有效的信息和决策的依据。

    2009年02期 v.36;No.138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输入排队iSLIP算法的改进与比较

    李秋;戚宇林;杨凯;

    高速路由器交换网络中,输入排队调度算法有良好的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经典算法iSLIP的性能,根据虚拟输出队列(VOQ)中包的个数和队首包的等待时间不同,对iSLIP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lp-iSLIP(Long Queues Prioriy iSLIP)算法和op-iSLIP(Old Queues Priority iSLIP)算法。通过仿真可以看到改进后两种算法包的延时较iSLIP算法有一定降低,即算法性能有了提高。最后对iSLIP算法和对信元加入优先级的pri-iSLIP算法进行比较,仿真结果显示pri-iSLIP算法的性能较好。

    2009年02期 v.36;No.138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时标上非线性三点边值问题的拟线性方法

    卢艳霞;史会峰;邢棉;

    利用拟线性方法,研究了时标上非线性动力方程两项和的三点边值问题,得到了两个一致收敛于所讨论问题的唯一解的单调序列,而且是二阶收敛的。

    2009年02期 v.36;No.138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