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欣;崔明勇;雷之力;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减少,以及日益增长的负荷需求,必须充分利用各地丰富的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因此分布式发电技术备受关注。针对微网中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分布式发电的特点,考虑到不同类型、容量的分布式发电所消耗的燃料、效率、运行和维护费用、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同,以及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的特殊性,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发电成本与排放成本的微网环保经济调度的数学模型。针对发电成本与排放成本的不同权重,采用混沌蚁群优化算法,通过算例验证了数学模型与优化算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2009年05期 v.36;No.141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1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5 ] |[阅读次数:0 ] - 李和明;卢伟甫;王艾萌;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的转矩特性直接影响着电机驱动运行的平稳性,针对转矩中的脉动,一方面通过定子斜槽消除齿槽转矩,另一方面通过永磁体分段来减小纹波转矩,最终达到了减小转矩脉动的目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机弱磁调速的能力,扩大了电机的恒功率范围。
2009年05期 v.36;No.141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5K] [下载次数:8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刘教民;孙祎;王震洲;李海波;
利用基于高速帧频CCD技术的电弧图像采集系统,对CJX1-12/22型号的交流接触器进行电弧图像的采集。将快速并行中值滤波方法和拉普拉斯锐化方法相结合对采集的电弧运动图像进行处理从而去除随机噪声并突出细节信息,为之后的电弧图像分析奠定了基础。
2009年05期 v.36;No.141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赵书强;李勇;王春丽;
首次针对输电网规划的动态特性,提出了基于集对层次分析法的输电网规划动态综合评判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清晰的层次结构,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其次将时间序列引入到集对分析理论(SPA)中使其动态化,并计算方案各阶段的相对贴近度,再根据各阶段的时间权重,计算方案的综合贴近度。算例表明,该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输电网规划的动态综合评判问题。
2009年05期 v.36;No.141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王培波;张建成;钟云;
由于可再生能源具有随机性特点,使得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电压稳定性较差。设计了一种基于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的大功率、宽工作范围双向DC/AC/DC变换电路,对变换电路进行了原理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根据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直流母线电压的不同运行状态,设计了控制策略,通过控制能量在超级电容器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之间相互传递,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电压稳定性。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设计电路的正确性、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运行的灵活性。
2009年05期 v.36;No.141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7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张媛;刘青;王增平;
建立了包含STATCOM的双机保护系统模型,详细分析了STATCOM在稳态和故障暂态情况下对线路保护产生的谐波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投入STATCOM会使保护安装处的电压、电流的谐波含量明显放大,并且谐波情况随着STATCOM的安装位置不同而不同,从而引起保护的误动作,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2009年05期 v.36;No.141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周冰;韦钢;周利骏;杨毅;
针对目前中低压输配电工程经济后评价缺乏科学的评价手段的问题,提出了适用于中低压配电工程特点的综合经济后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经济效益后评价的计算方法和步骤。结合算例进行了某35kV变电站经济效益后评价,结果显示应用该体系及方法对中低压输配电工程的经济效益可以做出比较科学合理的评价,所提出的体系和方法能够全面抓住影响项目经济后评价特征的要素,简便易行。
2009年05期 v.36;No.141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高海龙;张国立;
针对遗传算法早熟的缺陷,提出了改进的交叉,变异策略,采用移民算子等方法改善遗传算法的性能,并把此方法应用到神经网络的训练中,对电力系统短期负荷进行预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2009年05期 v.36;No.141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李春曦;王松岭;叶学民;闫俊刚;
当气液界面存在气流剪切作用时,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液膜流动的水动力学特征和流动稳定性。基于层流剪切液膜流动的稳态解,分析了切应力对液膜流动状态的影响。采用积分法,建立了沿倾斜壁面下降的二维剪切液膜流表面波扰动演化方程,模型中包含界面切应力、雷诺数、波数和倾角等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行波和惯性波的波速受均雷诺数和切应力的影响;同向切应力为不稳定性因素,逆向切应力的稳定性影响与雷诺数有关;同向切应力使临界雷诺数减小,逆向切应力使其增大,切应力对临界雷诺数的影响在不同倾角下也有所不同。
2009年05期 v.36;No.141 41-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黄强;刘宗德;安江英;
采用电热爆炸定向喷涂工艺在镍合金基体上制备TiC涂层,借助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分别对涂层显微组织、涂层硬度进行了测试。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对涂层的晶粒尺寸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电热爆炸定向喷涂制备的涂层组织晶粒明显细化,涂层组织为典型的快速凝固组织。涂层组织比原始喷涂材料镍合金组织细小、均匀;TiC涂层中大晶粒所占涂层面积为93.6%,小晶粒所占面积为6.4%;大晶粒的弦长平均值为500 nm左右,小晶粒的弦长平均值为81 nm左右;表层有些孔隙;涂层硬度均明显高于基体材料镍合金的硬度,其最高硬度达到了582.5 HV。
2009年05期 v.36;No.141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郭婷婷;李雪梅;冯博;
采用多孔介质模型对电除尘器电场内部气流分布特性进行研究,调整气流分布板不同区域开孔率分布,并改变电除尘器本体结构,计算对应工况下电除尘器内部流场压力速度分布,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最佳斜气流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在进口烟道与电场入口之间加装三块不同开孔率的气流分布板,减小第三块气流分布板最底层的开孔率,可以形成有规律的斜气流,开孔率分布直接影响电除尘器内部斜气流特性。在调整后的开孔率分布下,改变电除尘器本体结构,使入口烟道低于出口烟道,可以优化斜气流型。
2009年05期 v.36;No.141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常太华;宋建锋;田亮;
火电单元机组为一复杂多变量对象,给水流量与机组负荷-机前压力系统之间存在明显的耦合。利用能量及质量守恒定律,从锅炉侧和汽轮机侧分别分析给水流量影响机组负荷和机前压力的机理,建立给水流量-锅炉燃料量-汽轮机调门开度与机组负荷-机前压力之间的三入二出动态模型。模型以微分方程形式给出,主要参数均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便于工程实用。并针对一实际机组,根据其设计数据确定模型参数。通过构建控制系统仿真发现,机跟炉和炉跟机控制方式均不能有效消除给水流量波动对机组负荷及机前压力造成的影响。
2009年05期 v.36;No.141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董泽;张倩;王东风;韩璞;
在现代火力发电厂控制中,锅炉出口过热蒸汽温度(主汽温)是锅炉的主要参数之一,对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有着重大的影响。针对主汽温系统大惯性、非线性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状态变量-多模型的控制方案,即先采用状态反馈补偿主汽温的惯性,以PID作为控制器对补偿后的广义被控对象进行控制;再针对不同工况下对象特性的变化,对各工况控制子系统进行模态综合,实现大范围的控制。对主汽温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较好地解决系统的大惯性和非线性问题。
2009年05期 v.36;No.141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琳;孙海蓉;杨怀申;
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参数优化的预测控制方法。首先利用带有动量项的改进BP神经网络辨识系统模型,在辨识过程中使用粒子群算法(PSO)对改进BP网络的初始权值/偏置、学习率、动量系数等辨识参数进行学习优化,解决这些参数的取值问题;然后将辨识得到的模型用于隐式广义预测自校正控制中,使用遗传算法(GA)对控制过程进行优化,寻找最优的控制参数(预测时域、控制时域、控制加权系数、柔化系数)。将该方法应用在热工系统中,仿真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2009年05期 v.36;No.141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赵振东;胡喜梅;田景峰;
说话人识别系统通常是将在安静的环境下训练得到的参数应用于实际环境中。如果实际环境也是安静的,则说话人识别系统可以令人满意地工作。然而,当实际环境中有噪声存在时,说话人识别系统性能急剧下降。为了让说话人识别系统在安静的环境和有噪声的环境中都获得令人满意的工作性能,研究了一个将支持向量机(SVM)在矢量量化(VQ)系统上进行二次识别来提高说话人识别率的方法。通过引入阈值自适应,从而提高系统性能。实验表明,在噪声环境下,与VQ,SVM识别方法相比,此方法在对识别速度影响很小的情况下可以使识别率明显提高。此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2009年05期 v.36;No.141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余萍;陈斯;马乐;
无线Mesh网络(Wireless Mesh Network,WMN)是一种新型的高容量、高速率的分布式宽带无线网络。综合考虑了时延、传输拥塞、网络吞吐量等多方面因素,将博弈论的思想引入动态源路由协议(dynam-ic source routing,DSR)中,作为路由选择的依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博弈论的DSR路由优化协议,分析与仿真表明,该路由能有效地减小时延,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2009年05期 v.36;No.141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中;苑津莎;徐小彩;
数据预处理是Web日志挖掘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如何分析客户访问兴趣是Web挖掘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概述了Web日志挖掘的概念、方法和步骤,重点分析了数据预处理的主要步骤及其实现技术,考虑客户访问路径和浏览时间长度等因素,给出并计算分析了网站用户的访问兴趣的方法。汽修之家网站日志的实际测试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09年05期 v.36;No.141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陈智雄;苑津莎;
对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单天线节点来说,协作中继技术能有效地提高通信性能。研究了瑞利衰落信道下两跳放大前传协作中继系统的最优化功率分配问题。推导了高信噪比条件下的协作中继系统的中断概率的理论公式,适用于研究不同信道条件的功率优化分配;证明了高信噪比时基于符号错误率和中断概率最小化的最优化功率分配问题是等效的,为相关结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仿真表明高信噪比条件下,基于推导的中断概率理论公式来实现最优化功率分配是可靠有效的。
2009年05期 v.36;No.141 89-9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戚银城;翟剑;
脉冲波形设计和频谱控制是超宽带通信系统解决频谱共存和相互干扰问题的关键。提出了基于最小面积准则(LAC)的频谱优化方法,并将其应用在正交脉冲调制超宽带系统中。该系统由多条并行发送支路组成,每条支路利用正交脉冲进行脉冲位置调制(PPM)与脉冲形状调制(PSM)相结合的调制。仿真结果表明:利用LAC优化的结果和最小均方误差准则(MMSE)相比更符合FCC的要求,不仅能提高频谱利用率,还能实现对频谱的灵活控制。
2009年05期 v.36;No.141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晓霞;王涛;谷根代;
为了克服粒子群算法的早熟收敛,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粒子群算法用于神经网络训练。该算法对种群进行均匀初始化,用多个粒子的信息引导个体的更新,以保证全局搜索的有效性,同时引入随机算子对陷入局部最优的粒子进行变异,提高了算法的寻优性能。将改进粒子群算法训练的神经网络应用于IRIS模式分类问题和短期电力负荷预测,与BP算法、遗传算法及粒子群算法比较,该算法在提高误差精度的同时可加快训练收敛的速度。
2009年05期 v.36;No.141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王振涛;郝忠孝;贺洪江;
基于麦克风阵列的声源定位技术在通信、语音处理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从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出发,推导出了精确的声音传播的近场模型,利用该模型并结合子空间算法的思想,提出了适用于近场宽带语音信号的二维声源定位算法,并在算法模型的基础之上搭建了基于DSP的声源定位硬件系统开发平台。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得到较好的定位效果。
2009年05期 v.36;No.141 103-105+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5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田景峰;张植明;
在统计学习理论中关于经验风险和实际风险的关系的重要结论被称为推广性的界,它是分析学习机器性能和发展新的学习算法的重要基础。学习过程一致收敛速度的界是推广性的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出并证明了可信性测度空间上基于复模糊变量的一些性质,在此基础上给出并证明了可信性测度空间上基于复模糊变量的一致收敛速度的界。为系统建立可信性空间上复统计学习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2009年05期 v.36;No.141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