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基于直觉模糊集Choquet积分算子的黑启动群体决策方法

    刘伟佳;林振智;文福拴;戴彦;孙维真;王超;

    电力系统黑启动策略优化对大停电事故发生后的电力系统快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黑启动决策方法多数是以假定黑启动指标或权值相互独立为前提的,且在群体决策方面缺乏研究报道,而群体决策结果一般比个体决策结果更加可靠。在此背景下,通过在黑启动决策问题中引入直觉模糊集概念和直觉模糊Cho-quet积分算子,发展了相应的黑启动群体决策方法。与现有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不仅能处理指标和权值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关系,而且还能够弥补现有算法的一些不足,如基于Vague集的决策方法中所采用的Sugeno积分有可能丢失重要决策信息。最后,用算例说明了所提出的黑启动决策方法的基本特征。

    2011年04期 v.38;No.152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不同B-H曲线的取向硅钢叠片中损耗和磁通的分析与验证

    范亚娜;张卫东;程志光;杜永;刘兰荣;张俊杰;王建民;

    基于TEAM(Testing Electromagnetic Analysis Methods)Problem 21基准模型和不同类型的磁化曲线Bm-Hm及Bm-Hb数据,分别在50 Hz至200 Hz的频率范围内计算了基准模型的硅钢叠片内的损耗及磁通,并考虑集肤效应和材料的电-磁各向异性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提出的有限元建模方法和基于模拟结果的分析、结论有助于提高大型电力变压器的电磁设计的有效性。

    2011年04期 v.38;No.152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K]
    [下载次数:5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高性能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王艾萌;张丽;李和明;

    根据卫星天线伺服系统的高精度控制要求,设计了基于DSP的矢量控制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系统的控制目标是确定卫星通讯天线的位置并准确跟踪,实现位置速度控制。采用TMS320F2812电机专用控制芯片和CPLD控制芯片,设计并完成了系统的控制硬件部分和软件程序部分,完成基于SVPWM的矢量控制算法及电机电感参数在线估计算法的编程和外围电路的控制,实现具有电机参数估计,位置速度控制等主要功能的数字化高性能伺服控制。通过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数字化伺服系统可以实现卫星通讯天线所要求的静态,动态特性指标和功能要求。同时,设计的伺服系统也可以应用到工业的其他领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011年04期 v.38;No.152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提高速动保护精确性滤波新算法

    叶飞;刘观起;胡道徐;张进;纪卉;

    提出了一种新的滤波算法,该算法由零、极点配置法设计的狭窄带通滤波算法和半周波傅里叶算法相结合。这种滤波算法能够对低频谐波分量和高频谐波分量起良好的抑制作用,所需数据窗短,能够快速提取基频分量。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其滤波效果优于传统滤波算法,满足微机保护速动的要求。

    2011年04期 v.38;No.152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谐波对漏电保护装置的误动影响研究

    何川;徐丽杰;王玮;倪平浩;刘斌;

    漏电保护装置是低压系统保证人身安全的重要设备,但由于谐波、冲击电流、三相不平衡负荷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目前存在装置频繁误动和投运率较低的问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MATLAB仿真论证了谐波对漏电保护装置的误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系统三相负荷不平衡度越大,谐波对漏电保护装置的误动影响越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滤波器消除三次谐波和减小三相负荷不平衡度等相应的解决方案。该结论对研发新型漏电保护装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1年04期 v.38;No.152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电力光纤网中基于三角模融合的节点重要性评价方法

    吴润泽;胡秀园;唐良瑞;

    为确定电力光纤网中关键节点位置并建立重点保护,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模融合的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价方法,该方法将电力光纤网抽象成加权网络模型,综合考虑网络的传输特性和网架特性对网络节点重要性的影响。采用模糊数学理论中的三角模算子对两个特性的重要性隶属度进行融合,强化二者度量指标中的同类信息,协调二者度量指标中的矛盾信息,克服了单一指标度量节点重要性的局限性。仿真结果表明,利用三角模融合能更细致地描述加权网络中各节点重要性差异。

    2011年04期 v.38;No.152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负荷恢复的后续网络恢复方法研究

    刘翔宇;梁海平;张凡;

    对电力系统黑启动后期线路投入算法和系统重要负荷恢复过程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负荷恢复与后续线路投入的控制过程,确立了重要负荷恢复开始到恢复完成的流程。然后以Dijkstra算法为基础,提出了基于负荷恢复的有效线路投入算法。最后以IEEE39节点系统为例对算法进行了编程,实现了在满足线路潮流限制的同时使投入的线路尽可能少,并使重要负荷尽快恢复的目标。论文所得的研究成果对电力系统黑启动预案的制定和在线决策系统的开发具有参考价值和积极意义。

    2011年04期 v.38;No.152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7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电力市场中激励性电力竞价机制的研究

    董雷;徐东伟;

    在电力市场激励性竞价机制的设计中,发电报价模型是整个机制设计的基础。现有研究中都将其处理为最为特殊且最简便的一次函数模型,但在实际中,二次函数模型更接近于生产机组中的发电成本。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具有激励相容特性的发电市场竞价机制并推导了相关的公式,以期在电力市场中更能准确地运用电力竞价模型,并用蒙特卡罗方法对IEEE-14节点网络进行仿真分析,证实了该机制的良好特性:发电商上报其真实的报价参数时获得最大的利润,从而能有效地抑制发电商的策略竞价行为,促使其上报真实的发电成本,尽可能地减少发电侧的市场力作用。

    2011年04期 v.38;No.152 39-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蒸汽-有机工质联合循环发电热经济性分析

    李慧君;吴凯槟;杜威;房林铁;关秀红;高丽莎;杨继明;

    为了减少火电厂中汽轮机乏汽热量的排放,降低余热热污染,应对余热回收并加以利用。以NZK660-24.2/566/566机组为例,通过利用水蒸汽和有机工质联合循环,以达到减少机组乏热排放的目的;新循环分为两个单元:水蒸汽循环单元和有机工质循环单元。该模型通过余热换热器将两个循环相结合,将具有一定热力参数的水蒸汽的热量传给有机工质。由于有机工质在相同排汽参数下的焓值比水蒸汽小,汽轮机的余热损失有望减少,同时发电量增加,机组热效率提高。基于原机组设计参数,通过对蒸汽-有机工质联合循环发电模型的特性、热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机组热效率明显提高。所研究的内容为节能降耗提供了一种参考。

    2011年04期 v.38;No.152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多尺度的气液两相流图像信号质量指数谱分析

    李洪伟;周云龙;

    针对多重分形质量指数谱曲率和面积的概念,应用分形特征最为典型的LORENZ信号与HENON信号以及Cantor集对两个参数进行验证,结果证明两个参数在探测混沌时间序列复杂性方面是完全有效的。引入了多尺度的分析方法,详细研究了气液两相流图像灰度波动信号在不同尺度频率下的两个参数的变化情况,确定采用尺度5信号进行分析。在不同流型的5尺度灰度波动信号下获得了非线性特征值,通过分类指标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检验结果,并同其余文献中应用的混沌吸引子形态周界特征(吸引子面积、长轴、短轴)相对比,发现此特征值对不同流型具有较好的分类效果,且在不同液相流速下随气相速度的增加能够揭示出气液两相流型机理结构变化情况,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气液两相流的方法。

    2011年04期 v.38;No.152 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双流化床钙基吸收剂吸收CO_2能量平衡研究

    陈鸿伟;梁占伟;祁海波;韩亮;

    基于双流化床物质与能量平衡建立并耦合计算碳化炉与煅烧炉的物质与能量平衡关系式,分析了双流化床能量平衡及碳化炉飞灰份额、钙碳摩尔比、分离器效率等可变参量对其能量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炉水冷壁吸热量在x3=0.99,x10=0.95、x3=0.95,x10=0.99及x3=0.99,x10=0.99三种工况下随钙碳摩尔比的增加而增加,相同的钙碳摩尔比时三种工况下其相差很小;煅烧炉燃煤放热量随着钙碳摩尔比的增加而增加,相同钙碳摩尔比时,其随着碳化炉飞灰份额和分离器效率增加而减小,在工况x3=0.99,x10=0.95和x3=0.95,x10=0.99时增加的煅烧炉燃煤放热量主要是由于煅烧碳酸钙吸热量增加引起的。

    2011年04期 v.38;No.152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混沌PSO的循环流化床汽温系统分数阶控制

    杨勇;王东风;焦嵩鸣;

    分数阶PIλDμ控制是传统PID控制的推广与发展,积分阶次λ和微分阶次μ的引入使得分数阶PIλDμ控制器具有更灵活的结构、更好的鲁棒性和更强的抗扰动能力,但也增加了参数整定的难度。参数的取值对控制效果的好坏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此提出了采用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分数阶PIλDμ控制器参数。该方法采用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执行全局搜索,提高全局获取最优解的效率;采用混沌局部搜索执行局部搜索,有效的避免陷入局部极值。循环流化床主汽温对象具有时变、大滞后和大惯性的特点,将经过混沌PSO优化的分数阶控制器引入到循环流化床主汽温对象控制中,仿真结果表明,混沌PSO优化的分数阶控制器相比PSO优化的分数阶控制器具有明显的优势。

    2011年04期 v.38;No.152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3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多目标机炉协调控制中控制变量阈值范围的确定

    谷俊杰;任晏伶;杨智;张如鹏;

    机炉协调控制系统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对协调控制系统设定值的多目标优化可提高控制系统品质,协调控制中控制变量阈值范围的确定是实现设定值多目标优化的基础。以160 MW燃油锅炉汽轮发电机组动态模型为例,给出了确定各负荷下不同控制变量输出阈值的迭代算法,为研究多目标机炉协调控制打下基础。

    2011年04期 v.38;No.152 68-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改进信度函数分配方法的煤种判别技术

    赵亮宇;田亮;王琪;刘吉臻;

    针对电厂煤质不稳定的问题,提出基于D-S证据理论进行煤种判别的方法。提出一种根据以往的煤质分析数据建立可更新的典型样本库,然后根据典型样本库获得信度密度函数的方法。利用入炉煤元素分析结果和低位发热量作为证据,结合典型样本库计算出证据在各目标模式下的信度函数分配及不确定度,再利用D-S联合规则将数据进行融合,对目标煤种做出判断。此方法能减少煤种判断过程中的主观性,可用于电厂煤种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2011年04期 v.38;No.152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二氧化碳辐射特性分析与计算

    刘彦丰;尹萍;云昆;

    用宽带k分布模型的传统模型和改进模型计算了CO2主要辐射带的g-k分布并与逐线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气体的吸收系数增大,并且由改进模型计算的结果相对较好,与逐线计算的结果更为接近。分别用指数宽谱带模型、宽带k分布的传统模型与改进模型计算了CO2各谱带在不同温度、不同行程长度下的发射率,并与逐线计算结果比较。结果显示,宽带k分布的改进模型与逐线计算的误差相对较小,更适于常压下CO2辐射特性的计算。

    2011年04期 v.38;No.152 76-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流固耦合的离心通风机叶轮强度研究

    王松岭;孙哲;吴正人;张磊;

    考虑风机工作时叶轮变形对流场的影响和气动力对叶轮变形和应力的影响,采用软件CFX进行流场计算、ANSYS进行结构计算,以MFX-ANSYS/CFX为数据耦合平台,应用弱耦合方法对风机叶轮强度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叶轮最大总变形发生在叶片吸力面的中间位置,最大等效应力发生在前盘;在风机不同的稳定工况下,叶轮最大等效应力值有所不同,但变化幅度很小。

    2011年04期 v.38;No.152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2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铬/氢/空气焚烧体系的动力学模拟

    吕雪峰;于溯源;

    通过量子化学理论和量子化学软件包Gaussian 03研究了铬/氢/空气焚烧动力学模型中反应的微观机理,并对现有铬/氢/空气体系的焚烧动力学模型进行修正,去掉了5个总包反应,增加了7个基元反应。焚烧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六价铬化合物主要以CrO2(OH)2的形式在1 000 K到2 200 K之间出现,在1 700K含量达最高,建议实际工业焚烧过程避开1 700 K左右的温度以减少六价铬化合物的排放。

    2011年04期 v.38;No.152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正>~~

    2011年04期 v.38;No.152 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调压室非对称孔口阻抗特性的数值模拟

    李向宾;侯靖;吴旭敏;李新新;

    保证差动式调压室良好的水力特性,对于水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以某水电站上游调压室为研究对象,对其大井与升管之间的回流孔采用非对称结构设计,利用专业软件详细计算了其进出流阻抗特性。结果表明:与对称孔口情况相比,非对称回流孔的进流阻抗系数明显减小,而出流阻抗系数显著增大,从而大大改善了调压室的动态特性;在分流比固定的情况下,进出流阻抗系数基本保持不变,而且与流量变化基本无关;在分流比变化的情况下,进(出)流阻抗系数随分流比的增大而呈指数函数形式单调减小(增大)。

    2011年04期 v.38;No.152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灰色理论模型的交叉缩放椭圆管污垢特性预测

    徐志明;刘艳;文孝强;

    灰色系统理论是一种研究少数据、贫信息的不确定性问题的新方法。灰预测模型具有所需数据少、预测精度高和无需先验信息的优点。搭建了污垢实验系统来测量管壁温度和出、入口温度等参数,计算出污垢热阻值。用灰色新陈代谢模型对交叉缩放椭圆管污垢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用该模型对污垢热阻进行预测。

    2011年04期 v.38;No.152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组织有效性目标评价方法研究

    赵长红;陈茜;

    随着对组织有效性的深入研究,建立模型以完成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过程是一个必然趋势。针对组织结构、组织流程、组织绩效及成员态度4个影响因素对组织有效性的影响,根据组织有效性目标评价方法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组织有效性目标评价模型。通过实例验证目标评价方法的模型化在实践中考察组织有效与否的可行性。

    2011年04期 v.38;No.152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GM(1,1)模型的新能源预测及分析

    杨少梅;梅林;

    随着河北省能源消耗增加、环境污染严重,开发利用新能源已经成为解决能源问题和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通过GM(1,1)模型对河北省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进行预测,从而对新能源发展进行前景预测,并从风力发电、小水电、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发展新型产业链核心,整体布局、突出地区特色,加强技术研发及其相关配套工作三方面提出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对策。GM(1,1)模型用于新能源前景预测领域,模型正确,方法适用,提出的对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推广性。

    2011年04期 v.38;No.152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6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甘蔗渣在N_2及CO_2气氛下的热解特性研究

    李家坤;

    利用德国耐驰STA409 PC Luxx同步热分析仪,对甘蔗渣在N2及CO2气氛下,不同升温速率时的热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残余质量增大,热解峰值增大,失重峰对应温度也增大。

    2011年04期 v.38;No.152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